李秀成之死

李秀成更加意外:“老中堂,你能保证不杀他们吗?”

曾国藩道:“只要放下刀枪,本部堂保证不杀!”

“两广出身的老兄弟也不杀吗?”

“本部堂以诚心担保,不杀。”

曾国藩的答复让李秀成非常满意。这两天来,李秀成一直在想这件事。太平天国大势已去,还剩下十万左右太平军散布于江西、安徽等地,但被剿灭只是时间问题。如果曾国藩能代表朝廷担保不杀这些战士,李秀成心里能好受得多,至于自己要杀要剐,早已经不在乎了。

“如此,罪将愿归顺朝廷。”

曾国藩十分满意。“叫个医生来,给李秀成治一下伤,换身衣服。”

这时赵烈文走进来,对曾国藩耳语道:“中堂,伪松王陈德风解到,说早想投诚,并且他说他知道洪秀全的尸骨埋在哪里。您要不要亲自审讯他一下?”曾国藩点头。

李秀成起身,走到了门口。这是陈德风在两个戈什哈的押解下走了进来。他看见李秀成,忙向前两步跪下:“给殿下请安!”李秀成苦笑道:“起来吧,自己多保重。”

曾国藩脸色都变了。这是什么地方,李秀成已经是我的阶下囚,陈德风居然还敢长跪请安!看来李秀成真是一只猛虎,如果轻易让他脱离自己控制,那么他振臂一呼,自己岂能吃罪得起!他心中又下了杀掉李秀成的狠心。李秀成从曾国藩阴冷的眼神里也读出了这些。

“李秀成!从明天起,你要老老实实的写一份自供书!你好自为之,自己要明白其中干系!”

  • 李秀成强忍臀部钻心的疼痛,坐在囚笼的凳子上,拿起曾国藩给的笔,在一本账簿上写自述。对于死,他并不惧怕,从他加入太平军的那天起,他早已经有了献身的觉悟。对于酷刑,他更是不在乎,听西洋人伶俐说,一刀了断和千刀万剐只是神经上的反应,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。何况自己这几年已经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,此生足矣,又何惧哉!但可惜的是,太平天国的历史,目前还没有人完整的记录下来。

清朝方面收集的材料,对太平天国多有丑化。洪秀全后期天天鼓捣圣经,石达开出走后太平天国内部也没多少识字的人,自己又因为天天军务缠身,也没空考虑这件事。如果太平天国的历史就此断掉,岂不可惜!李秀成并不觉得曾国藩会因为自己的认罪态度而饶掉自己,自己是必死无疑的。但如果能借写自述的机会,将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记录下来,那将非常有意义。想到此,李秀成开始动笔。

“时逢甲子六月,国破被拿,落在清营,承德宽刑,中丞大人量广,日食资云。又蒙老中堂驾至,讯问来情,是日逐一大概情形回禀,未得十分明实,是以再用愁心,一一清白写明。自我主应立开基之情节,依天王诏书明教传下,将其出身起义之由,可记在心之大略,写呈老中堂玉鉴。诏书因京城失破,未及带随。我一片虔心写就,并未瞒隐半分。”

李秀成以每天七八千字的速度,飞快的写着,曾国藩也每天阅读李秀成当天的供词。他越来越感觉此人虽文墨不极精,但极有条理,真乃不可多得的人才!他跟赵烈文商议过如何处置李秀成,赵烈文认为,李秀成已被俘十多天了,有目共睹,而且也写了这么多的供词。李秀成智计多端,最好就在当地处决,不要送到京师。赵烈文的想法与自己不谋而合。但究竟如何处决李秀成,曾国藩也非常头疼。

他对李秀成有英雄相惜之感,自己也从曾国荃、赵烈文那里听到了李秀成当日受刑并打倒七名湘军士兵的情节,不忍将李秀成凌迟处死。但如果仅仅将李秀成斩首,有违国法,朝廷那里将来会有麻烦。突然,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。他仔细推敲了一下,应该没有问题。叫过赵烈文,两人商议了一下,赵烈文也表示赞同,因为这两天赵烈文也跟李秀成谈过话,对李秀成也深表敬佩。他们合议了一下细节,决定也不告知曾国荃,径直办理。赵烈文叫人去准备了。

第二日一早,赵烈文派遣心腹李眉生去见李秀成。

李秀成还在赶写自述,他感觉自己时日无多,能多写一些是一些。他刚刚写了招降太平军的十条要领,紧接着写道:“今俱用仁爱为刀,而平定天下,不用以杀为威,杀之不尽,仁义而服世间。罪将本无才智,被获罪辜,何知此事,实老中堂深恩量大,出我一片思及愚诚。若我能此本事收复,恐我他心,仍祈刑正国法,如办不成,正国法是定。我此者,实因欲保民为乐之意。罪将一身屈错,未逢明良。今见老中堂恩广,罪将定要先行靖一方酬报。死而足愿,欢乐归阴。”

李眉生打断了李秀成的思路,道:“中堂让我告诉你,国法难违,无可开脱。”

李秀成知道,自己今天就要被处决了。他面不改色,对李眉生说道:“中堂厚德,铭刻不忘。今世已误,来生愿图报。”

李眉生走了。李秀成清楚,自己来不及沿着原来的思路写下去。现在是给太平天国和自己一生做总结的时候了。思来想去,他写下了著名的“天朝十误”。

“一、误国之首,东王令李开芳、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。

“二、误因李开芳、林凤祥扫北兵败后,调丞相曾立昌、陈仕保、许十八去救,到临清州之败。

“三、误因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,未能救李开芳、林凤祥,封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,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。杨家店清将,现今日久,不能记得姓名。

“四、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,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。

“五、误因东王、北王两家相杀,此是大误。

“六、误翼王与主不和,君臣疑忌,翼起猜心,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,此误至大。

“七、误主不信外臣,用其长兄次兄为辅,此人未有才情,不能保国而误。

“八、误主不问政事。

“九、误封王太多,此之大误。

“十、误国不用贤才,立政无章。误国误命者,因十误之由而起,而性命无涯。”

紧接着,他补充了一段关于防范外国侵略者的文字:“为今虑者,洋鬼定变动之为。今天朝之事已定,不甚费力,要防鬼反为先。”

已过中午,没时间继续写下去了。他写下了自己的两首绝命词:

其一:

举觴对客且挥毫,逐鹿中原亦自豪。

湖上月明青箬笠,帐中霜冷赫连刀。

英雄自古披肝胆,志士何尝惜羽毛。

我欲乘风归去也,卿云横亘斗牛高。

其二:

鼙鼓轩轩动未休,关心楚尾与吴头。

岂知剑气升腾后,犹是胡尘扰攘秋。

万里江山多作垒,百年身世独登楼。

匹夫自有兴亡责,肯把功名付水流。

写完后,李秀成将笔一投,没有什么遗憾了。

傍晚,曾国藩命令将李秀成带上大堂。大堂两边都是湘军亲兵,个个人高马大,手持重杖。大堂上摆了一个十字形的长凳子,上面有一捆绳子。李秀成看到自己上午写好的自述就放在大堂公案上,曾国藩正在翻阅。李秀成不禁感到奇怪,按理说自己应该被五花大绑押去刑场凌迟,为何要带到公堂上呢?

曾国藩拍了下惊堂木,道:“李秀成,你的供状,本部堂已经看过了。写得倒是洋洋洒洒几万字,看起来像那么回事。但是你不老实!你避重就轻,最重要的事情没有交代!”

李秀成不语,他不清楚曾国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。

“洪福瑱在哪里?”

李秀成道:“我幼主不叫洪福瑱,叫洪天贵福。本王已经在自述里说了,城破之时,本王将自己的马让给幼主,幼主只是个十来岁的小孩子,从未经过战阵,肯定早就死在乱军之中了。”

“胡说!逆贼首酋,自当生要见人,死要见尸。发匪余孽,当真不老实!本部堂这些天一心怀柔,却不想差点中了你的奸计!看样子,不打如何肯招!与我大刑伺候!”

李秀成瞬间明白了曾国藩的想法。虽然杖毙仍很痛苦,总比凌迟好得多,而且勉强算是保留全尸。不禁内心对曾国藩有了稍许感激。他马上就被两个亲兵按倒在长凳上,手脚都被绑上。由于曾国藩未下达脱衣的命令,李秀成乃合衣受刑。

曾国藩直接将签子筒扔在地上,下令:“打!打到他招供洪天贵福下落为止!”

两名亲兵各自手执一根重杖,狠狠的对着李秀成的臀部打过去。李秀成咬着牙,没有出声。他想到石达开和部下被凌迟处决时,部下忍不住痛呼,石达开斥责:“何不忍此须臾?”自己也当临难不惧,展现太平天国战士的豪迈气概。

连续十板,李秀成臀部过去有伤,此时早已开裂。李秀成感觉疼痛程度成倍叠加,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期。他开始在每一次板子下落的时候绷紧肌肉,用尽全身的精神对抗疼痛。他拳头早已握紧,指甲掐到了掌心里。但他自己也清楚,自己总会撑不到最后的,因为自己如果不死,板子就不会停下来。他已经无暇想太多了。

这时,换了两名亲兵。李秀成明白,每十板换一次人。这几板的疼痛程度更大,亲兵是将全身的力量劈头盖脑的往下打。他记得曾经看过方苞的狱中杂记,知道衙役们打板子时都有技巧,能做到表面皮开肉绽而肌肉不受损伤,也能做到皮肤完好无损而肌肉一塌糊涂。他认为自己无论是皮肤还是肌肉都在粉碎当中,因为已经感觉到血液浸透大腿处的裤管了。

连续换了十次亲兵。曾国藩在堂上也心惊肉跳,他不由得在想,将凌迟改成杖毙,是否反倒让李秀成承受了更多的痛苦,而自己多少也要承担刑死人犯的责任。他眼看着李秀成的衣服从洁白到鲜红再到一篇暗红的过程,心里也有一种不太舒服的感觉。

李秀成仍然是不出一声,尽管呼吸越来越重。曾国藩能听到李秀成牙齿间摩擦的声音。

“禀大人,李秀成晕过去了。”

“泼醒,继续打!”刚说出口,曾国藩就后悔了,直接把李秀成打死就好,何必再泼醒他,让他多受一次罪!但亲兵早就对着李秀成的伤口泼了一桶冷水,李秀成一激灵,醒了过来。他此时已神情恍惚,不很清醒了。

一下又一下的板子噬咬着李秀成早已惨不忍睹的身体。刑凳早已染红,地面上也暗红色一大片。衣服早已经被打破,李秀成的臀部肌肉已经粉碎,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两个大窟窿,已经隐隐的看见了骨头。

曾国藩感觉时候差不多了,问了一句:“李秀成,你招是不招?”

李秀成用尽全身气力,低声喊道:“太平天国,万岁。”

“禀大人,李秀成已气绝身亡。”

曾国藩站了起来,下令:“人犯既死,免凌迟,斩首,传四方,棺敛其躯。”

“喳!”

1864年8月7日,李秀成被曾国藩处决。次日,曾国藩在给清廷的奏折中称:“李秀成自知必死,恐中途不食,或窜夺逸去,转逃国法,故于当地凌迟处死。”

订阅评论
提醒
1 评论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